全球看点:34岁的P6被裁了,是不是凉了……
关注、星标下方公众号,和你一起成长
(相关资料图)
作者 | 梁唐
出品 | 公众号:Coder梁(ID:Coder_LT)
大家好,我是老梁。
今天无意间打开脉脉,就看到了这样一条推送,是一个猎头发的。吐槽他的一个候选人,已经34岁了,才是个P6,总包70w,现在又被裁了,如果不降低要求,还能找到工作不?
34岁、P6、裁员,几个敏感词都叠在一起了。
行情好的时候,35岁淘汰的说法都能引起大批的人焦虑,更何况现在大环境艰难,正值四处裁员的多事之秋,这样的case更是会让人焦虑拉满。首先,让我们来破除一下焦虑,毕竟我写文的目的,并不是为此。如果大家去看原帖,会发现下面的很多回复都有类似的效果。
比如最高赞的回答,是一个楼主分享的亲身经历:同样是被裁的大龄P6,他拿到了大厂的offer,并且涨幅30%。
还有直接反向打脸的。
也有跟着宣传焦虑的,不过都被评论喷得很惨。
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,有没有觉得舒服一些,还是一样觉得焦虑,毕竟70w年薪在打工人里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。
想必不同的人对此的结论也都各不相同,我之前也和大家类似,面对这样的问题,执着于求一个答案。会因为找到一些证明我不会落入如此地步的证据而松一口气,也会在看到一些类似案例的时候感到紧张。
有一些博主和大V分享说核心在于竞争力,要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,构筑起护城河,这样才不会被替代。我之前对于这种说法也很认可,但最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。
我逐渐发现,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年龄、职位和薪水的问题,也不是竞争力或者护城河的问题,而要比这些深刻得多。
这里有一个很明显又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,为什么偏偏是35岁,不是40岁,也不是45岁?
很多人以为这个是某厂的HR拍脑袋定的,然后逐渐流传出来变成了一个潜在的标准。
但其实我们只要倒推一下,很容易发现端倪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22岁本科毕业,25岁硕士毕业。到35岁的时候,大约是10年出头的工作经验。在刚毕业的前10年中,工作能力和工资的增速是随时间成反比的。
在毕业初期,学东西的速度越快,学到的东西也越多。越往后,我们接触到的新东西越少,做的重复性的工作越多。同样,我们的工资增长速度也是如此。前两年的时候涨幅最大,涨得最快,也最容易晋升。短短两三年就可以翻一番,甚至翻两番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工资基数的越来越大,增长速度也随之放缓,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发展瓶颈期。
在毕业的前10年里,工资和能力的增长是保持一个均势的。体现在公司花更多的钱招来更有经验的人, 干的活就是要比经验更少的人更多更好。对于企业来说,市场的候选人能力和薪水要求是呈正比的。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人,企业是很有招聘意愿的,因为老板们知道,这些都是高性价比的人才。
但工资和能力的相对匹配是有窗口的,工资可以无限上涨,但能力却不行。而且工资还有一个缺点,就是只能涨一般情况下不会降。而能力则不然,停止学习就会寸步不前,甚至还可能会倒退。这一切都在35岁的时候到达拐点,技术上能力的增长到了35岁基本上就到头了,而薪水却没有头。35岁的员工每年依然享受普调和奖金以及股票激励,但36岁的员工和35岁的相比,能力上几乎没有任何不同,可能身体素质和体能上还会有所降低。
这就导致了,从这个时间点开始,候选人的性价比开始走低。企业花费更多的钱,却没达不到更好的效果。36岁的员工不会因为多一年经验就比35岁的更出色,但他们通常要得更多。大多数被优化、淘汰的所谓的大龄员工,都是栽倒在了这个问题上,不是他们工作不够努力,或者是能力不够,也不是年轻人比他们更拼更能干,单纯就是性价比不够好了。就像是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,34岁的P6+,年薪70w,对于企业来说,34岁的P6+并不一定比27岁的P6+更强,但27岁的P6+往往会更便宜一些。
顺着同样的逻辑,我们就能明白:为什么35岁进入管理岗就不会有这样的危机了?
这并不是说所谓的管理层就一定比一线的开发更重要,而是因为进入管理岗之后,员工又拥有了新的能力可以快速增长的赛道,也就是所谓的管理能力。凭借着管理能力,员工对公司的产出也随之进一步增加。虽然看起来干的活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,但是在公司层面上来说,带来的贡献却变大了,所以公司愿意继续招聘他们,并且愿意给出更高的薪水。
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只拼技术很难拼过35岁,需要转去做管理岗的原因。
也就是说,想要35岁之后能够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,就需要我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性价比。想要提升性价比,除了转管理、负责核心业务创造更多价值这条路之外,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的途径就是拿得更少。
这里说拿得更少,并不是pua大家去自我降薪,我们有更好的办法,比如稳定待着。一旦我们超过3年不跳槽,也没有晋升的话,通常我们的薪水就会落后于市场。通过这种方式,就可以在不降薪的前提下,提升我们的性价比,用时间换空间,并且带来的体验也会更好。
但,不用我说,相信大家也能发现,这也有一个很大的前提,就是你得找到一个足够稳定且还不错让你能安心待得下去的公司。一般来说,符合这种条件的只有两种,要么是一些不那么卷的大厂,要么是外企。
所以说了一大圈又说回来了,还是需要依靠大厂和外企,因为在这些地方我们的职业生涯才能更加稳定。
有了这个结论之后,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这个帖子下面的案例,那个分享自己33岁跳槽成功的哥们,也是拿的大厂的offer。并且我身边那些超过35岁还在奋战的前辈们,除了一个去了创业公司担任CTO的大佬之外,其他的也几乎都清一色在大厂和外企待着。
到这里还没完,如果我们把在高龄之后进入大厂和外企寻求一份稳定当做35岁之后的应对手段的话,套上实际情况来分析,会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结论。
比如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大厂和外企的数量不是那么多的话,是否还要一开始就铆足了劲往大厂发展呢?比如以杭州举例,我当年离开阿里的时候才25岁,而杭州排除掉阿里之后剩下的选择屈指可数。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,如果已经决定在杭州定居不再更换城市,那么当高龄之后,就会面临落地困难的尴尬境地。
要么在一股脑的小型创业公司里挑一个碰碰运气,要么就只能背井离乡,到上海、北京等大城市谋求出路。
当我思考到这个层面的时候,我瞬间就理解了,当初毕业的时候就选择北上深这种Hard模式的超级大都市闯荡的意义。对于大多数普通从业者而言,开局难和首尾难似乎总得选一个。这样看来,年轻的时候开局难反倒不是坏事了。
喜欢本文的话不要忘记三连~
关键词:
相关内容
- 全球看点:34岁的P6被裁了,是不是凉了……
- 国际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青举办,国际海洋城市智库网络成立_滚动
- 最新:穆帅四处树敌!8天被禁赛2次,罗马凑不够1400万欧元,或再遭重罚
- 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7月至10月举行
- 周大生:董事亲属短线交易公司股票 获利850元已上缴
- 《五星出东方》明晚登陆成都 背后有怎样的创作故事?
- 德生pl660使用说明书 德生pl660
- 龙虎榜丨中电电机今日涨停 机构合计净卖出266.07万元
- 周琦转会费4亿?睢冉正式回应:写这件事,带节奏略显着急了
- 世界简讯: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美的集团2.68亿元
- 视讯!桂花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
- 信用卡逾期被起诉了会怎样?信用卡确实还不了是否会影响家人?
- 南腿和北腿是哪种火腿_南腿是什么火腿简介介绍
- 朋心合力_对于朋心合力简单介绍
- 医院内有人组织卖淫,医生嫖娼被抓?上海卫健委辟谣!院方:已报警
- 当前视点!温江区实验学校学子“陶”冶生活,“艺”绘梦想
-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65页_四年级上册语文书65页诡异事件 语文书第65页太可怕啦
- 环球微资讯!安培力方向判断图解_安培力方向判断
- 玥棠社区开展爱心义诊送健康 、建幸福和谐星宣传活动_全球热头条
- 全球短讯!外媒:可可豆价格一度创46年新高,巧克力或涨价